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加强现代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快跑”能源变革有基础、有经验,但也有很大的挑战。不久前,随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中美清洁能源协议签字仪式也在华盛顿大规模的举行。作为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的一项重要日程,双方共签署13项协议。其中,新奥集团与美国能源巨头杜克签约、华能集团与美国电力公司的协议签署,涉及的都是“能源技术输出”,这应被视为“是一次新中国力量的展示”,尽管我们的实力并不足够,可有这种趋势也足让人们有一些盼头儿了。
作为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命题,能源变革这一全球性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把握”如何?有一种说法是,就要看中国智慧的运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人合一的传统智慧哲学——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也正是如此,中国一直致力于能源变革进程的推动,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难怪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创意产业首席顾问菲利普多德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只有中国人天地人合一的智慧能够引导今天的人类走出危机,成就未来。
其实,不管对中国智慧的如何运用,一个全新的能源观和能源体系势在必行:这个体系包括全新的能源结构、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应用方式等方面,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变革的能源新常态。其中,就有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提出,如以新奥为代表的企业,认为这种能源新常态应有三大特点,即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二者融合循环发展;能源生产从以开采资源为主,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的“制造”能源为主;能源应用从以孤立、封闭、线性的简单利用,转变为基于系统能效最优的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循环的智能应用。同时,能源技术以系统能效技术为核心,贯穿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和再生四环节,通过四环节之间的全流程协同整体上提高系统能效。
总之,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形势又逼人、不等人,中国在能源命题的破解上,究竟是何去何从,也的确令人牵肠挂肚,毕竟这涉及到咱们后备子子孙孙的大事。
评论